开运app

开运app: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业认证 > 正文

开运app:2021年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现场反馈意见及整改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01-04 作者: 来源: 点击:

各部门、单位:

2021年12月19日-22日,专家组对我校英语、历史学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进行了现场考查。对于这次认证,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为了巩固认证效果,状态保持,持续改进,现就面上问题整改安排如下,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21年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现场反馈意见及整改工作实施方案

开运app

2022年1月4日


附件

2021年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现场反馈意见

及整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结合2021年度英语、历史学师范专业联合认证专家现场反馈意见及建议,加强整改落实,巩固认证效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改目标

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认证理念,科学分析,对标对表,状态保持,持续改进,持续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为后续各师范专业认证提供基础和保障。

二、现场反馈问题及安排

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制度设计,解决师范专业做深、做好的问题;贯穿两线,下沉课程,让每一位教师在专业认证工作中进一步取得实效的问题。教学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应重视这两个问题,这也是全国当前师范专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改进建议:一是围绕专业认证标准,各责任单位细化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议制度清单:后发),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流程安排,按照制度规范对二级学院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是以课程考核改革与推进为抓手,让老师全面参与专业认证过程,提高认证实效。

责任单位:质评处、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各学院

2.培养目标评价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仅用学生自评方式来判断培养目标达成,可能会影响信度与效度,专业培养目标评价与修订的多方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不够。

改进建议:完善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标准。完善多方参与培养目标修订与评价的制度与工作机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建立人才培养方案调研的长效机制,发布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性材料清单。多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学习与借鉴兄弟学校的改革经验,通过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就业去向、学生考研和师范生技能大赛获奖率来综合研判专业培养的优势与不足。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3.毕业要求提的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认证标准的要求,但相应的支撑不够。

改进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标准的研读,要让专业的每一位老师深刻地了解认证标准的内涵,了解每一项毕业要求的程度要求,找准课程在实现毕业要求中的地位和作用。

责任单位:各学院

4.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表述没有参照2020-2021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文件内容。

改进建议:要认真研读教育部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这个文件中提出了师范认证的四大能力,师德践行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综合阅览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毕业要求的准确表达。

责任单位:各学院

5.毕业要求的二级指标点的可衡量性不够,表现为一些反映学术水平的行为动词比较宽泛。如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教学,注意在教学中发掘传统文化,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团队等,“注意”、“重视”、“形成了”等词不可测不可评。

改进建议:加强对毕业要求指标点和课程目标表达方式的指导和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去表达毕业要求指标点和课程目标,恰当描述知识、能力、素养应达到的水平,避免使用宽泛的:么,从而保证每个指标点切实做到可测可评、可教可学。建议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可以考虑认真学习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从低阶到高阶,依次是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其中记住和理解是低阶学习,其余的4个是高阶学习。二是要可以参照中学教育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分类法,其中对知识、技能、素养做了较为详细的分类。

责任单位:各学院

6.依据毕业要求及分解指标点设计的教学环节有缺失,未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评价中,也没有把第二课堂的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作为学分计入学习过程,评价方式相对单一,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主要依靠课程考试成绩。

改进建议:细化并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完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相关支撑内容,系统设计并有序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进一步指导各专业完善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

责任单位:团委、教务处、各学院

7.对标认证标准2.0发现,一些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合理性还不高,部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牵强。虽然一些课程在教学中讲到了某些指标,比如说不少的课程没有显示支撑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等相关指标,但在课程目标中没有体现,在矩阵图中也未显示支撑。

改进建议:建议进一步开展深入研讨,加深对毕业要求内涵的理解,科学优化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提升指标点衡量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责任单位:各学院

8.对标认证标准2.5发现,有一些课程没有支撑班级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内容不足。

改进建议:建议进一步思考专业课教学对学生班级指导方面的作用,凸显专业课教学对学生班级指导方面的示范作用(专业课老师上课的组织、上课的管理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并根据课程特点将其纳入考核评价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体验设计,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疏导常见心理问题基本能力的训练。

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处)、各学院

9.对标认证标准3.2课程结构发现:(1)专业核心课程前后表述不一致。专业课程核心课程的概念:赡芑嵊跋熳ㄒ蹬嘌勘旰捅弦狄蟮拇锍。(2)通过听课以及查阅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发现,部分课程可能存在着讲授内容与大纲不符的问题。(3)加强对教育实习前导与后续课程安排的科学性设计,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进而影响教育实习效果。

改进建议:(1)进一步学习领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厘定本专业核心课程。(2)根据支撑关系矩阵,核查教学大纲、落实教学内容。(3)根据中学相关课程标准,分析相关课程与教育实习之间的内在关系,科学确定开课顺序。

责任单位:各学院

10.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待更新。目前还有不少的课堂教学认识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和念PPT的方式来进行,而案例式、探究式现场教学等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教学方式还不够,教师重知识,重讲授,关注能力和素养的课堂教学意识有待提高,课堂的学术性和反思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改进建议:建议学校进一步发挥省内独有的办学优势、平台,建立更为优质和稳定的校外导师队伍。通过深化校内的激励机制,促使校内专业教师更大范围更深入地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工作。建议重视以认证理念为导向的专任教师培训,全面确立和落实课堂中学生中心、以生为本的理念,切实将课堂教学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

责任单位:教务处、质评处、各学院

11.有一些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比较简单,终结性考试难度也偏低,同学们基本上都能以较高分通过,使得学业监测机制难以发挥以更有效的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科素养,对毕业要求的达成程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考试命题没有与课程目标有效挂钩,虽然关注了课程过程性考核,但过程性考核与课程目标的逻辑关联的合理性以及针对性有待加强,

改进建议:探究基于能力达成的考核评价办法,按照课程目标科学合理设计考核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课程目标覆盖度与契合度,根据学生实际对课程的过程性及终结性考核难易程度进行把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学业预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12.通过走访实习基地、访谈实习生、相关职能部门、用人单位、查阅教育实践相关支撑材料发现,在实践教学方面,针对实习生问题的有效指导和教研机会不多,指导不够到位,有些学生的教育见习与实习的反思还比较粗放,针对性和深度还不够。

改进建议:学校出台实践教学实施意见,构建4年一体,“三习”贯通、螺旋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实践教学检查工作。学院细化“三习”方案,对教育见习、实习、研习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和考核标准,做实“三习”工作。

责任单位:教务处、质评处、各学院

13.见习和研习过程指导缺乏支撑材料,实习过程指导支撑也不足,有的实习手册中的教后记、实习日志的收获和疑问栏目要么空白,要么有疑问没有解答。部分学生听课记录只有简单的流程,对教学目标达成关注不够,教案撰写不够规范,要么没有教学目标,要么教学环节不完整,或者教学活动设计不指向教学目标,没有呈现经指导教师指导后的教案,很难看出指导效果。

改进建议:强化教育见习指导,教会学生课堂观察的基本方法,强抓实际过程中的研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研究意识,形成基本的反思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

责任单位:教务处、质评处、各学院

14.通过访谈相关责任人、查阅实习生档案资料等方式发现,教育实践过程管理不够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落实到位,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果不高,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的效果不明显。实习鉴定表、实习生手册、实习日志等实际档案呈现学生的实际成绩评定存在问题。有的鉴定意见栏空白,没加盖公章,没填日期,有的总成绩空白,没有按照教育实践大纲,双导师共同评定实习成绩的要求进行落实。

改进建议:优化考核评价方案,强化制度落实,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评分,采用自己评、老师评、学生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判,以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率。将教师指导作用发挥情况纳入对教师的重点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教务处、人事处、质评处、各学院

15.对标认证标准5.2素质能力:专业专任教师当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偏低,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较为缺乏,专任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认证标准5.3实践经历:学校虽然出台了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相关办法,但是专业教师到到一线锻炼制度落实不充分,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深入中学教育一线实践锻炼还有差距,部分教师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缺少至少一年的中学教育服务经历,到中小学教学一线从事教学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缺少中学教育服务经历,可能会导致在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中学教育实际问题时,能力相对不足。

改进建议:一是针对特殊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倾斜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内培外引力度。二是严格落实学校相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文件的要求,积极推动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实践锻炼,激励教师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育教学合作实践活动。三是学院要对照标准,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团队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创造更多高水平成果。

责任单位:人事处、各学院

16.对标认证标准5.4持续发展。学校虽然制定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对其相关评聘也有相应的倾斜与支持政策规定,但是实质性的针对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分类评价制度并未实施,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并有效运转。

改进建议:严格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相关要求,建立并实施双师型教师,尤其是教师要有一批学科课程与教学教师的分类评价制度,积极探索与构建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协同教研、双向互并、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切实服务于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责任单位:人事处、各学院

17.个别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落实不到位,持续改进的机制体制不完善,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闭环机制尚不完善,未能全面有效地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改进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其可操作、可衡量。第二,完善质量保障的持续改进机制,明确相关的责任主体与工作机制,理清评价结果的收集、分析与反馈渠道。第三,健全强化质量评价结果应用的体制,有效地保障持续改进工作。第四,各二级学院的质量保障运行体系要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学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真正意义的持续改进。

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务处、各学院

三、整改检查有关说明

1.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问题,第一单位为责任牵头部门。

2.关于对职能部门牵头问题整改工作的检查: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周,开展各职能部门责任问题的整改方案及工作落实进展情况检查,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梳理和分析专业认证专家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间,为学校其他师范专业认证提供更好保证。

3.关于已认证专业(含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状态保持问题的检查: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6月底前,学校将安排认证状态保持专业(含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的整改方案及年度整改情况汇报检查。请英语和历史学专业结合以上反馈意见,并对应专家组给各学院的具体反馈问题(后发),逐一整改,形成阶段性工作总结,为制定整改方案打好基础。

4.请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根据2021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要求,结合认证支撑材料准备工作,逐一列明需要学校制定的制度清单或实施细则,并注明参考依据,于2022年1月10前提交质评处。

5.关于学校其他未认证师范专业相关问题整改的说明:以上面上问题为后期专业认证过程中专家会持续、重点关注的问题,请各学院做好培训和问题说明,在各类认证资料准备、标准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逐一整改,逐一完善,保证师范专业认证工作顺利进行。

6.以上未尽事宜,以实时通知为准。

开运appapp(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